鞣花酸主要来源于水果、蔬菜等植物,比如,蓝莓,葡萄,梨,核桃,杏仁,菠菜,芹菜,西兰花等。通过科学研究证明,鞣花酸具有抗氧化能力和自由基清除能力。鞣花酸的化学式为C14H6O8,分子量302.28,具有两个内酯环和四个羟基官能团,是没食子酸的二聚衍生物,是芳香族有机酸,也属于天然多酚类物质。微溶于水、醇,溶于碱、吡啶和二甲基亚砜,不溶于醚。鞣花酸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呈蓝色,遇硫酸呈黄色。
鞣花酸主要来源于水果、蔬菜等植物,比如,蓝莓,葡萄,梨,核桃,杏仁,菠菜,芹菜,西兰花等。通过科学研究证明,鞣花酸具有抗氧化能力和自由基清除能力。鞣花酸的化学式为C14H6O8,分子量302.28,具有两个内酯环和四个羟基官能团,是没食子酸的二聚衍生物,是芳香族有机酸,也属于天然多酚类物质。微溶于水、醇,溶于碱、吡啶和二甲基亚砜,不溶于醚。鞣花酸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呈蓝色,遇硫酸呈黄色。

检测方法:紫外-可见分光光度法,高效液相色谱法,液相色谱-质谱联用技术等。
1.紫外-可见分光光度法
将样品中的鞣花酸,通过有机溶剂提取出来,如果是植物样本,就要先进行粉碎,尽可能溶入到有机溶剂中。通过一系列的超声,过滤流程,获得待测的鞣花酸溶液。我们不能说,通过现在的手段提取出来的,一定是全部的鞣花酸。而是建立在提取方法的基础上,得到的鞣花酸含量。因此,随着科技的发展,也许将来会有更好的方法,得到更准确的,可利用的结果。

使用分光光度法,将溶液进行显色反应,在特定的波长下,测溶液的吸光度值。我们测的是样品的吸光度值,但怎么知道它的浓度呢?就要利用标准曲线来,因为标准品的浓度是已知的,是可以计算出来的。通过已知浓度的溶液,和样品相同的条件下,去发生显色反应,测定出对应的吸光度值。通过7-8个点,在坐标轴上描点,最终连接在一起,形成一条标准曲线,得到回归方程。于是,我们就可以根据测出来样品的吸光度值,计算出样品中的鞣花酸含量。这个时候,我们要考虑的是样品和标准品测定的时候,要做空白对照,减少误差。
2.高效液相色谱法
流动相是甲醇,乙腈等有机溶剂,是液体的。流动相的作用,是将样品中的化合物带入色谱柱,并逐步的洗脱出来。为什么能洗脱出来,就是因为不同性质的化合物,和色谱柱固定相的吸附强弱不同。于是,随着流动相的的不断,持续的进行。固定相的化合物就会逐步的洗出来,浓度由低到高,再由高到低,形成了一个峰的形态。如果色谱柱或流动相出现了问题,这个峰就不那么规则了。流动的是均匀的,出峰的时间相对是特殊的。

采用常规的C18色谱柱,流动相是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物(如甲醇-水),流速通常为1ml/min,进样量10-20ul,紫外检测器,280nm,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。
为了能够准确的计算出样品的鞣花酸含量,还是要用标准曲线的方法。将标准品,进行溶解,配制成工作溶液,并进行成倍的、梯度的稀释5-7个点。这个浓度是已知的,可以通过测出来的色谱峰,对峰面积进行手动或自动积分,绘制出标准曲线,得到回归方程。方法学验证。
样品也是要测的,道理是一样的,根据测出来的色谱峰面积,结合标准曲线,是能够计算出样品中的鞣花酸含量的。

3.液相色谱-质谱
它是在液相分离出来化合物的基础上,进入质谱。将化合物打碎,通过质荷比(m/z),排列形成质谱峰。也是需要经过标准曲线,计算样品的鞣花酸含量。这个方法相对准确,需要更专业的技术操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