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胶甲酯酶,又称果胶酶或果胶氧化酶,能催化果胶的甲氧酯水解,生成果胶酸和甲醇。该酶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、细菌和霉菌中,分子量通常在30-400 kDa之间,主要成分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、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。果胶酶通过水解果胶生成β-半乳糖醛酸,可通过次碘酸钠法定量半乳醛酸,从而测定酶活力。测定果胶甲酯酶活性的方法主要有滴定法和比色法。滴定法通过使用NaOH溶液滴定反应,记录消耗的NaOH体积来计算酶活力,操作简单但繁琐。比色法则通过颜色变化和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值,准确度高,重现性好,操作简便。随着技术进步,试剂盒的使用使得测定更为快速。操作时需注意反应条件、操作细节和计算方法,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。
果胶甲酯酶,也称为果胶酶,或果胶氧化酶,能够催化果胶的甲氧酯水解,产生果胶酸和甲醇。果胶酶广泛的存在高等植物,细菌和霉菌也有。化学式为C18H37N(CH3)2,果胶酶分子量通常在30-400 kDa之间。果胶酶的成分主要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,果胶分解酶,果胶酯酶等。果胶酶可水解果胶生成β-半乳糖醛酸,用次碘酸钠法进行半乳醛酸的定量,从而计算出果胶酶的活力。
果胶甲酯酶活性的测定方法,主要有滴定法,比色法等。
1.滴定法
取一定量的酶提取物,在37℃的温度下预热,加入酚酞指示剂,和指定量的果胶溶液。使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,进行滴定反应,等到溶液出现淡红色,并保持稳定。记录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,根据消耗的NaOH的量,来计算果胶甲酯的活力。

这个方法相对简单,但过程比较繁琐,需要配置溶液,考验的是基础操作能力。
2.比色法
这是一种通过颜色变化,使用分光光度计来测定吸光度值。制备的酶液,要在特定的温度条件下,和底物果胶发生反应。中间需要添加显色剂,比如N-甲基苯噻唑啉酮-2-腙。等反应结束后,在中性条件下进行浓缩反应和酸化处理。在620nm波长下,测定吸光度值,根据标准曲线,计算出果胶甲酯酶的活性。

相对来说,这种方法的准确度高一些,重现性好,使用试剂量少,操作简单。随着科技的发展,也有使用试剂盒的形式,根据说明书的要求,可以快速的测定出含量。需要注意的是,反应的条件,操作注意事项,计算方法等。如果操作不恰当,省事了,但不一定省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