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义的叶黄素是指类胡萝卜素、叶黄素等,植物叶黄素是一种存在于蔬菜、花卉、水果等植物中的天然有机物质,目前已知的自然界中的类胡萝卜素有600多种。叶黄素存在于蔬菜中,一般颜色越深的蔬菜,其中所含有的叶黄素也越高,也并不是绝对的。比如在菠菜、芦笋、莴苣、芥蓝等蔬菜中,都含有丰富的叶黄素。

叶黄素是一种含氧的类胡萝卜素,在万寿菊、香蕉、猕猴桃、玉米等植物中也广泛存在。它是天然的抗氧化剂,能够吸收蓝光等有害光线,保护眼睛不受有害光损害。同时,还抵御人体内的自由基,防止细胞或器官收到损伤,预防机体衰老等。

检测植物体内的叶黄素含量,一般采用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(HPLC)法、分光光度法等。
1.高效液相色谱(HPLC)法
HPLC检测叶黄素含量是目前比较普遍的方法,它是通过将叶黄素的样品溶解提取,注入HPLC的色谱柱,在流动相的作用下分离,利用紫外检测器进行读取数据,记录峰高和峰面积,通过标准曲线的方法来计算样品中所含有的叶黄素含量。需要准备的是与之匹配的C18色谱柱和紫外检测器,叶黄素标准品,甲醇和乙腈的流动相。检测波长、流速、进样量等参数,可以根据已有的标准,或进行验证以确定最佳的条件,获得相对理想的检测图谱和数据。

制作标准曲线是检测的必要条件,精密称量叶黄素标准品,制备成标准溶液。设置梯度进样浓度,在最佳的色谱条件下,上机检测获得对应的色谱峰。以叶黄素峰面积和进样浓度呈一定的线性关系,制作呈标准曲线,并计算出回归方程。下面,就要对样品进行处理,和标准品检测同样的条件下进行检测,测定的结果结合标准曲线,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的叶黄素含量。
2. 分光光度法:
该方法利用叶黄素在碱性条件下与醛类试剂反应产生有色产物,对特定波长的光进行吸收,通过测量吸光度来定量测量叶黄素的含量。可以使用紫外-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,结合标准曲线,计算出样品中叶黄素含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