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物中的磷参与有机化合物的形成和代谢,磷的作用还是比较重要的。比如,增强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能力,提高农作物的抗旱、抗寒、抗倒伏能力。就像是植物的脊梁一样,如果缺乏了磷,就会生长很慢,出现植株矮小,叶片变红变小等情况。有种植经验的人,一看到农作物的高低和叶片情况,就可以判断出来植物是缺乏哪种元素,可以施加对应的元素。

植物体中的磷包括有机磷和无机磷,其中大部分是有机磷,占85%,而无机磷含量少,仅有15%左右。有机磷主要以核酸、磷脂等形式存在,无机磷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,它们在植物体内都起着重要的作用。在植物体内糖酵解、光合和呼吸作用中释放出来的能量,用于合成ATP。在植物代谢的过程中,参与碳水化合物的形成,脂肪和氮素等过程。
检测植物中全磷的含量有很多种方法,常见的有钼锑抗比色法、钒钼黄比色法、硫酸-过氧化氢消煮法、离子光谱法、原子吸收法等。

这里,就以钒钼黄比色法举例来说一下吧。这种方法适合于含磷量比较高的植物,比如籽粒样品。它是通过磷酸盐和偏钒酸和钼酸一起发生反应,生成黄色的杂多酸,并通过比色法来测定。吸光度和磷的浓度是正正比的,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来样品中的磷含量。
称取磨细烘干的植物样品,放在消化管中,用蒸馏水浸润,加入浓硫酸摇匀,在消化炉上低温缓缓加热,等硫酸冒白烟的时候升高温度。当溶液全部变成棕黑色的时候,冷却后,逐滴加入双氧水,不断摇动消化管,利用充分反应。再稍微加热,微沸10-20min,再加5-10滴双氧水,反复几次,一直到消化液变成无色。将消化液用蒸馏水定容1000ml,取消化好的过滤液20ml,加入2,6二硝基酚指示剂2滴,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到刚呈黄色,加入钒钼酸铵指示剂,用水定容放置15min,在波长为450nm的分光光度计上测定,同时做空白对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