维生素K是一种具有叶绿醌生物活性的维生素,具有异戊二烯类侧链的萘醌类化合物,它包括了k1,k2,k3,k4等几种形式。其中,k1,k2是天然存在的,是脂溶性维生素。维生素k的性质是比较稳定,耐热,耐酸。但在光下敏感,容易被紫外线分解。维生素k1和k2不溶于水,但溶于甲醇,丙酮,苯,石油醚,氯仿等有机溶剂。而维生素k3和k4是水溶性的,溶于四氯化碳,氯仿,乙醇等。含维生素k1比较高的蔬菜和水果有菠菜,香菜,莴苣,藕,西红柿,猕猴桃,蓝莓等,另外在蛋黄和大豆油中也有发现。
维生素K是一种具有叶绿醌生物活性的维生素,具有异戊二烯类侧链的萘醌类化合物,它包括了k1,k2,k3,k4等几种形式。其中,k1,k2是天然存在的,是脂溶性维生素。维生素k的性质是比较稳定,耐热,耐酸。但在光下敏感,容易被紫外线分解。维生素k1和k2不溶于水,但溶于甲醇,丙酮,苯,石油醚,氯仿等有机溶剂。而维生素k3和k4是水溶性的,溶于四氯化碳,氯仿,乙醇等。含维生素k1比较高的蔬菜和水果有菠菜,香菜,莴苣,藕,西红柿,猕猴桃,蓝莓等,另外在蛋黄和大豆油中也有发现。

科研实验室检测样品中的维生素k含量,一般会用到高效液相色谱(HPLC)法、液相色谱-质谱联用(LC-MS)法、荧光检测法,酶联免疫吸附(ELISA)法等
以HPLC测维生素K1为例,简单的介绍一下检测流程。它的原理:样品中的维生素K1经有机溶剂提取后,经失活的磷酸盐处理过的氧化铝色谱柱进行净化,再用液相色谱法将维生素K1分离,测定色谱峰,根据标准曲线,计算样品中的维生素k1的含量。

色谱条件:C18的色谱柱,比如250mm长,4.6mm内径,5um粒径,柱温20℃;以乙酸水和甲醇为流动相,流速为0.5-1ml/min。进样量5-10ul,紫外检测器,波长254nm等。仅供参考,如需测试,需要重新验证或开发。
标准曲线:使用维生素k1的标准品,用甲醇进行溶解,成倍的,梯度稀释5-7个点,在检测器的线性范围内。根据色谱条件,测出各个浓度点的色谱峰。对色谱峰面积进行积分,对应标准溶液的浓度,在坐标轴上描点绘制标准曲线,得到回归方程,相关系数r2>0.999。
样品测定:将处理好的样品,或进行必要的稀释,进样到hplc中,记录色谱峰和数据。对色谱峰面积也进行积分,根据回归方程,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的维生素k1的含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