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参酮是从中药材丹参中提取的脂溶性化合物,具有抑菌、抗炎和降温等作用,广泛应用于医药研究。其分子式为C18H12O3,易溶于有机溶剂,微溶于水,属于菲醌类化合物。检测丹参酮含量的方法包括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(HPLC)法。紫外分光光度法通过标准曲线测定吸光度值,计算丹参酮含量;HPLC法通过标准曲线和色谱峰面积积分,计算丹参酮含量,确保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>0.999以保证准确性。
丹参酮,是从中药材丹参中提取出来的一种脂溶性化合物,它具有抑菌作用。丹参酮有10多种的单体,有一些单体具有抗炎,降温等功能。总体来说,丹参酮的作用还是比较大的,特别是在医药研究领域。分子式为C18H12O3,分子量:276,28,易溶于氯仿,甲醇,丙酮等有机溶剂,微溶于水。从结构类型上来看,丹参酮为菲醌类化合物。

检测样品中丹参酮含量的方法有很多,这里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(HPLC)法来简单的介绍一下。
1.紫外分光光度法
丹参酮在样品中包含,将样品磨成粉末,放在适当的容器中,加入有机溶剂提取出来。提取出来之后,要进行定容,记录这个提取出来的体积量。要检测含量,这里就要用到标准曲线。也就是测定标准品的吸光度值,根据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,对应的吸光度值,能够绘制出标准曲线来。它就像一把尺子,能够丈量出样品中丹参酮的含量。为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,需要确保标准曲线的线性和重复性,样品测吸光度值一般会有3个重复,求取平均值。

2.高效液相色谱(HPLC)法
使用HPLC测丹参酮含量,包括仪器设备准备,样品处理,色谱条件,标准曲线,样品测定和结果计算等步骤。
样品处理,一般是将样品研磨成粉,过筛,精密称量。放入适当的容器中,加入甲醇,密封超声。冷却,摇匀后过滤,作为准备检测的样品溶液。

色谱条件,对于HPLC检测来说,色谱条件是各个参数优化出来的方法。包括C18色谱柱,柱温40℃,流动相为乙腈和0.02%磷酸溶液混合液,梯度洗脱;1.0ml/min的流速,10ul的进样量。这些参数是随时变化的,根据实际实验情况。为了能够将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,分离并准确的检测出来,在软件中以色谱峰的形式展示。

色谱峰,是一个一个的站在基线上。如果基线不平,走出来的峰也不稳定,峰面积也不能准确的计算。对于出峰情况,如果是不规则峰,可能是色谱条件参数没有调整到最佳状态,也可能是设备或溶剂方面出现了偶尔的故障。有经验的人,对很快找到对应的问题,并及时解决掉,不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。调整峰形的方法有很多,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。

计算样品中的丹参酮含量,也是要用到标准曲线。HPLC的标准曲线,是外标法。也就是将标准品溶液进行梯度稀释,至少6个点的浓度。按色谱条件,上机测出来对应浓度的色谱峰。对色谱峰面积进行积分,以峰面积为纵坐标,对应的浓度为横坐标,绘制标准曲线,得到回归方程。对上述的样品,也采用同样的色谱条件,测定色谱峰,需要注意稀释倍数。从测定的峰面积,和回归方程,可以计算出丹参酮的含量。

这里需要注意的是,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需要>0.999,保证测定数据的准确性。根据实际情况,需要对稳定性进行考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