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,由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的有机化合物。乙烯存在于植物中,是由蛋氨酸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转化而成的。乙烯可以做成重要的化工原料,还是水果和蔬菜的催熟剂。也就是说,它能够控制果实的成熟、叶子和花瓣的衰老,细胞分裂和延长等。在植物的叶、茎、根、花、果实、块茎、种子及幼苗在一定条件下都会产生乙烯。它是植物激素中分子最小者,其生理功能主要是促进果实、细胞扩大。籽粒成熟,促进叶、花、果脱落,也有诱导花芽分化、打破休眠、促进发芽、抑制开花、器官脱落,矮化植株及促进不定根生成等作用。

植物乙烯代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1. 合成:植物体内乙烯的合成主要通过甲硫氨酸途径进行。2. 代谢:植物体内乙烯的代谢主要通过乙烯氧化酶(EFE)进行。EFE将乙烯氧化为乙醛和氢过氧化物,从而实现乙烯的降解。3. 调控:植物乙烯代谢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,如环境因素(光照、温度、水分等)、植物生长调节剂(如生长素、赤霉素等)、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等。4. 信号传导:乙烯在植物体内与受体结合后,通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途径,最终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生理过程。

检测植物乙烯的方法有很多,举两个比较常用的来说吧,气相色谱法和酶联免疫法。
气相色谱(GC)在检测植物乙烯释放量的时候表现了优越的性能、高灵敏度和稳定性。收集植物释放出来的乙烯样品,通过气相色谱仪测定其中的含量。GC包括固定相和流动相,固定相和流动相对乙烯的吸附和溶解能力是不同的,使得样品中的化合物按照分配系数大小顺序被分离。这里,采用的是氢火焰离子检测器(FID)。检测信号的强弱,能够表现出乙烯的含量大小。在仪器软件上读取数据,呈现色谱峰。选择适合的检测条件,如固定相、流动相、稳定、进样量等是考验检测水平的。根据标准物质曲线,计算出样品中的乙烯释放含量。

如果对样品中的乙烯需要更快捷的检测,可以选择elisa法。它能够准确测定出植物样品中的乙烯含量。用纯化的植物乙烯捕获抗体包被微孔板,制成固相抗体,向包被的微孔板中依次加入植物乙烯,再和HRP标记的检测抗体结合,形成抗体-抗原-酶标抗体复合物。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。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,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。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植物乙烯呈正相关。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(OD值),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植物乙烯含量。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,需要参考说明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