茉莉酸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,在植物的花、茎、叶、根等组织与器官中普遍存在,可以调节生长机制。它有多种生理功能,比如抑制植物生长和萌发,促进枝叶的衰老,气孔关闭等。当外在环境对生长不利的时候,茉莉酸就开始作用了,降低新陈代谢,也是一种自我保护,从而抵抗疾病的发生。茉莉酸还可以促进植物信号传递和交流,比如茉莉酸甲酯可以从植物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内,在细胞质中被酯酶水解为茉莉酸,实现长距离的信号传导和植物之间的交流。当一个植物受到威胁的时候,就能够通过气孔的作用来通知周边植物,起到防御的作用。

检测植物茉莉酸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(HPLC)法、液质联用(LC-MS)法等。
使用HPLC检测茉莉酸,可以用紫外检测器,也可以用荧光检测器。那它们之前有什么区别吗?茉莉酸在植物体内的含量比较低,在使用紫外检测器的时候,对样品的纯度要求比较高。如果处理后的样品纯度不够,就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。检测波长一般选择在210nm或230nm,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下去验证最近的检测参数。而荧光检测器的灵敏度是比较高的,可以检测到相对痕量的物质。由于茉莉酸本身不具备荧光的性能,荧光检测器直接是检测不出来的。这就需要提前对样品进行荧光衍生化处理,才能在荧光检测器中获取准确的数据。

除了HPLC外,LC-MS法也是一种更好的选择。它充分利用了液相的分离优势,克服了HPLC检测茉莉酸存在的诸多问题,更高灵敏度的测定茉莉酸的分子量和含量。LCMS是一个检测系统,它主要是由色谱柱、流动相、进样器、质谱仪等部件组成。色谱柱依然采用传统的C18色谱柱,将茉莉酸和其他的化合物分离开来。而流动相,可以参考用甲醇和0.1%的甲酸组成,可以保证茉莉酸的稳定性和电离效果。将样品通过进样器注入到色谱柱中,在质谱仪上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