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氢玉米素是一种从羽扇豆籽中提取的植物生长调节剂,化学式为C10H15N5O,具有刺激花芽形成和细胞分裂的作用。它广泛应用于农业,促进根芽分化和消除顶端优势。检测其含量的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(HPLC)法、液相质谱联用(LC-MS)法和酶联免疫吸附(ELISA)法。HPLC法通过提取植物样品并使用C18反相色谱柱进行分析;LC-MS法通过质谱分析化合物碎片离子;ELISA法则利用双抗体夹心法,通过酶催化底物产生颜色变化来测定含量。
二氢玉米素,主要是从还没熟的羽扇豆的籽中提取的。它是化学式为C10H15N5O,分子量为221.26。它是一类6-烷基氨基嘌呤的有机化合物,化学结构包含一个嘌呤环和一个氨基丁醇侧链。嘌呤环上的氮原子和氨基丁醇侧链上的氨基形成酰胺键,具有刺激花芽形成细胞分裂素的作用。广泛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,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。促进细胞分裂,控制根芽的分化形成,消除顶端优势,延缓叶片衰老。
检测二氢玉米素含量的方法,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(HPLC)法、液相质谱联用(LC-MS)法、酶联免疫吸附(ELISA)法等。
1.高效液相色谱(HPLC)法
前处理:就是将植物样品,研磨成粉,加入有机溶剂,比如甲醇、乙腈等来提取。提取液,经过离心出来,上清液过滤,就是准备测定的样品溶液了。
色谱条件:用C18反相色谱柱,以甲醇和水或乙腈和水为流动相,0.8-1ml/min的流速,随时可以调节;紫外检测器,波长可以看,有用268nm的,仅供参考。进样量也是比较重要的,常规的是10-20ul。

标准曲线:外标法测二氢玉米素含量,就需要使用标准品。将标准品进行稀释溶解,并用适当的溶剂,梯度稀释6个浓度点,依次上机测定色谱峰。根据色谱峰的出峰情况,可以调节参数,或进行后续的计算。以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,对应的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,绘制标准曲线,得到回归方程,相关系数要大于0.999,确保有符合要求的重复性。
数据处理:这里需要先对样品进行测定,色谱条件和标准品测的一样,软件记录色谱峰。对色谱峰面积进行积分,根据回归方程,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的二氢玉米素含量。这里要注意的是,样品的稀释倍数,标准品的回收率,便于更准确的计算出含量。
2.液相质谱联用(LC-MS)法
前处理的步骤和色谱条件,和HPLC测定的相同,目的是能够将二氢玉米素有效分离出来。分离出来的化合物,进入到质谱的离子源。在这里,化合物会被打碎,碰撞成碎片离子。在质谱电磁场的作用下,根据质荷比(m/z)的不同,在质量检测器上形成质谱峰,确定母离子和子离子。

根据质谱图中的二氢玉米素的特征离子峰,可以对它进行定性分析。通过对峰面积进行积分,制作标准曲线,可以进行定量分析。
3.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(ELISA)
这是一种双抗体夹心法,在微孔板上有固定游二氢玉米素的抗体,加入样品或标准品。二氢玉米素和板上的抗体结合起来,再加入酶标记物抗体,形成一种复合物。这个时候,还是刚开始。接着,要对微孔中的溶液进行冲洗,剩下的就是固定在微孔底部的抗体-抗原-抗体标记物。

加入样品和标准品需要温育,加入二抗的时候也要温育,为了能够让样品和两个抗体有效的结合起来。第一个抗体是为了将样品中的二氢玉米素固定在板子上,加入底物溶液后,酶催化底物产生颜色变化,测定吸光度值。根据标准曲线,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的二氢玉米素的含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