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以2-苯基色原酮为骨架的化合物,广泛分布于自然界,具有抗氧化、抗菌、抗炎等作用。检测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、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质谱联用法。分光光度法通过显色剂测定总黄酮含量,而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C18色谱柱和特定流动相进行化合物分离和测定。样品处理需根据目标化合物采取相应提取方法,标准曲线用于计算化合物含量。
黄酮类化合物是以2-苯基色原酮为骨架衍生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,是多酚的一个亚类,在自然界广泛分布。包括黄酮类及二氢黄酮类、黄酮醇类及二氢黄酮醇类、查尔酮类、花色素类、黄烷类、双黄酮类、异黄酮类等等。这类化合物的结构是C6-C3-C6结构,属于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。难溶于水,易溶于甲醇、乙醇、乙酸乙酯、乙醚等有机溶剂。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类或碳糖基的形式存在,也有的以游离形式存在。大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自由基、抗菌、抗炎等作用。

检测方法:分光光度法、高效液相色谱(HPLC)法、液相质谱联用(LC-MS)法等。
1.分光光度法
主要用于总黄酮含量的测定,将化合物加入显色剂,测定吸光度值。对标准品进行适当的梯度稀释,根据反应体系,测定吸光度值。也可以采用试剂盒,NaNO2 -Al(NO3)3-NaOH 显色法测定黄酮总含量,即在碱性亚硝酸盐溶液中,黄酮类化合物与铝离子形成在 510nm 处有特征吸收峰的红色络合物,测定反应产物在 510nm 处的吸光值,即可计算样品中总黄酮含量。

2.高效液相色谱(HPLC)法
色谱条件:采用常规的C18色谱柱,柱温30℃;以甲醇-水为流动相,流速0.8-1ml/min,或采用0.1%冰乙酸和乙腈,梯度洗脱。紫外检测器,波长359nm(仅供参考)。进样量10uL,便于样品化合物的分离和有效测定。所有参数的设置,都是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上获得有效色谱峰,便于后期的数据统计和计算。
样品处理:包括对样品的粉碎,过筛,提取和纯化等过程,每种目标化合物不同,需要采取对应的提取方法和试剂。
标准曲线:对标准品进行梯度稀释至少6个点,并以上述色谱条件,测定色谱峰。以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,标准品对应浓度为横坐标,绘制标准曲线,计算回归方程,并计算回收率。相关吸收r2>0.999,RSD符合要求。
数据计算:对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,以和标准品相同的色谱条件,测定色谱峰。根据样品的色谱峰面积,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,计算样品中的化合物含量。考虑稀释倍数和回收率。